同行的盧同學臨時有事,早上載她去羅東車站搭車後,繼續接下來的行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開始就意外發現一間好吃的包子店,原本只是看到很多當地人在買所以就停下來跟著買,沒想到真的頗好吃,後來google才知道這間在當地滿有名的。
( ↓ 熱發包子店--地址:宜蘭縣冬山鄉義成路3段506號,就在台9線轉義成路的路口附近;另一家在頭城鎮青雲路3段265號,頭城店的價格比冬山店貴一點)
比我手掌還大的筍香鮮肉包,一個13元。這間的包子大部分都是13元,超佛心的。
斷面秀。肉餡不錯吃,筍子給的算多,而且保有爽脆口感不會爛爛的,以13元而言CP值真的很高。
順帶一提,原本我想買辣味肉包,但是老闆娘說賣完了,當時才八點半左右吧....。
料多實在的芋頭捲,一樣比手掌大。從裡到外滿滿都是芋頭籤 (真的很多,顧著吃忘記拍照,一個賣13元老闆真的揪感心~)。
這款嚼起來有芋頭的香味還有點微甜滋味,不錯吃。
因為包子的CP值真的很高,騎往仁山植物園的路上我不斷思考是否該回頭多買一些回家屯著。但考量今天行程才剛開始,回程再買的話又太晚 (冬山店開到中午12點),只好打消念頭。
回歸正題,第二天的首站是仁山植物園
此地原本是專業的造林苗圃 (舊名:中山苗圃),近年宜蘭縣政府逐步規劃園區,分別設立東方庭園區(艾園、嵐園)、西方庭園區(英式、法式)、大航海外來植物區(非洲、南亞、澳洲南美)及低海拔森林區(木炭寮、樟腦寮),現已轉型為兼具民眾休閒及生態教育的植物園--from 官網
仁山植物園具備豐富的森林資源,植被屬亞熱帶闊葉林,有近400種的植物及多種生物(鳥類、兩棲、昆蟲等)。園區內共有1條公務車道跟4條森林步道,途中林相完整,園方也有標明各步道的難易程度,遊客可以根據個人體能狀況選擇不同的路上山。
我自己則建議如果體力許可,一定要走這邊的森林步道,公務車道雖然平坦,但是要走很久。
( ↓ 陡上的森林步道,非常有運動效果 )
( ↓ 蜿蜒的公務車道。要走很久而且沒比較輕鬆。兩旁種植油桐木,每年4-5月會開滿整樹桐花 )
第一個逛到的是百草園,裡面展示多種中草藥植物,如果要認真看導覽解說會逛有點久。
造型特殊的綠珊瑚。耐旱耐鹽、適合生於風大之處,是一種有毒多肉植物。枝芽斷面的白色乳汁有毒,誤食會上吐下瀉,沾到皮膚或眼睛黏膜會腫癢。
三葉五加,俗名刺三加,葉子是三辦複葉,全株有小刺,我一個不注意就被扎到手了。
廣告藥常添加的刺五加是五葉五加,俗名叫西伯利亞人蔘,跟人蔘同屬五加科植物,具有多種功效且價格便宜,有興趣的請自行上網搜尋。
繼續來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,這裡架設了好幾個有關土石流的解說牌。另外仁山植物園內設有許多擋土牆,想走知識家路線的可以趁機印證不同的施作工法。
爬了小半座山終於來到日式庭園 (嵐園)
日式庭園重視禪的意境表現,常運用具有象徵意涵的配置素材 (ex:以巨石象徵高山、白沙或卵石象徵流水)。另外喜用多層次的庭園設計,從玄關沿伸出石階、碎石區、地被植物,而後有灌木、中型大型植物,層層延展,讓小空間有多層次的放大效果。
個人覺得嵐園的佈置其實還好而已,像上圖的涼亭還沒有路過去,要直接跨越小溪。但既然是示範型庭園,意思有到也就是了。
唐式庭園 (艾園)
蘇州庭園做為中式庭園的代表,特色是宅園合一,在有限的空間裡利用獨特的造園技術,將湖光山色與庭台樓閣融為一體。庭園植栽偏好有象徵意義的植物 (ex:梅蘭竹菊、松柏(長壽)、桃李等),園內常設有水景與假山,並以涼亭、迴廊、曲橋等串聯,搭配建築雕刻、匾額等裝飾,反映中式庭園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下圖是艾園的蓮花池,感覺還不錯 (大概是嵐園簡潔的讓我太shock了),岸邊垂柳隨風擺動,池中盛開數朵白蓮、小魚悠遊其中,氣氛十分悠閒愜意。
健康體能園區
這邊設有一些單槓等健身設備,還有一大片草皮可以看到整個藍天,清晨在這裡運動應該會很舒服吧。旁邊有屋頂的建築物是觀景平台。
觀景平台
這邊可以俯瞰整個蘭陽平原,天氣晴朗時,從冬山河、蘭陽溪口到龜山島及太平洋等景色都能一覽無遺。 (但可惜天氣不好,烏雲一大片啥都跨謀)
苗圃區
仁山植物園不虧是從苗圃起家,規模很大,是Pro級的
豔紫牡丹花苗。這兩天看到許多宜蘭民宿或路邊都有種這種花,植株本身可以長滿高的 (超過一層樓),亮紫色的花朵開滿整樹,很是漂亮。
法蘭西庭園
法式庭園常使用幾何平面式設計、對稱式的花壇圖案及修剪整齊的綠籬,軸線相交處常設有噴泉或雕像,搭配宮殿建築或台階創造出雄偉的氣勢,顯現法國上流權貴炫富的風氣。
剛才在制高點忘記拍照,從上俯瞰,金露花跟榔榆組成的綠籬修剪得十分整齊。中間的噴水池裡面還有養金魚~
伊莉莎庭園 (英式庭園)
相較於法式庭園的整齊、雄偉,英式庭園的設計偏好精緻典雅,運用不規則的曲線(ex:蜿蜒小徑)及多樣化的植栽仿造出大自然的氣息,搭配各種開花植物創造色彩繽紛的景象,讓整個庭園看起來就像一幅優美的田園風景畫。
英式庭園起源於英國富貴人家在鄉村別墅的花園,因屋主未必常住,故喜好種植多年生花卉 (比較容易照顧,植物會自己繁殖),植栽種類豐富但不雜亂。另外因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都有固定的開花時間,故庭園設計上會選擇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,保持園景的美觀。
上圖的玻璃溫室外種滿了開花植物。照片上看不出來,實際上庭園裡到處都是蝴蝶飛舞。
下圖是通往涼亭的小徑。個人覺得如果弄成s型小徑、兩旁再種滿花朵會更有英式庭園的風格。
英式花園後山的小木屋。這棟建築不知是什麼用途,沒有對外開放,有種遺世獨立的感覺。
離開美麗的英式庭園區,感覺走了非常久才來到大航海外來植物展示區。
下圖是南亞區(吧? 其實我不太確定... )
後方欄杆處是仁山步道的入口,繼續走會往後山前進,因為地點比較偏遠,建議還是結伴同行比較好 (我自己有幾段路走到有點怕)。
另外這邊展示的都是熱帶植物,沒有種花,想看花花草草or沒體力爬山的這段可以省起來。
非洲區
圓錐狀建築是當地常見的房屋形態。維基百科說這種從地面上開始蓋的圓錐型房子常見於非洲西部,大約是剛果那一帶。
另外還有一種圓錐狀稻草屋頂、下面是圓型圍牆的建築常見於迦納一帶。
其他的請自行上網查。這邊的植栽以高大的雨林植物與低矮的耐旱灌木為代表。
南美及澳洲區
如上下兩張圖所示,這區只有這兩個圓圈。恩...基本上不是很懂這裡的佈置。
木炭寮
旁邊兩棵大樹是相思木。相思木是台灣原生種,因為枝幹堅硬、做成的木炭持久耐燒,所以是木炭常見原料,也是早期台灣的經濟樹種。
樟腦寮
拼著一口氣走完所有展示區,時間來到中午12點多 (約莫4小時),肚子非常餓而且腳很痠 (欠訓練...早上應該多買幾顆包子的,兩顆一下子就消化完了)。
仁山植物園占地廣大,建議以自己體力能負荷的程度去走,不然真的會走到鐵腳。
另外網路上多半推薦園內的各式庭園,但我反而不建議以"特地來看庭園造景"的心態來拜訪仁山。示範型的庭園畢竟跟真正的園林設計 (ex:板橋林家花園) 還是有段差距。
個人建議可以爬山健行為主,徜徉於山林美景之間、順帶欣賞美麗的庭園,會是一趟結合自然與知性的好行程。
評論: 非常棒,強烈推薦!!!! 園方例假日還會舉辦一些活動,可事先查詢。